突發!哈佛取消三十多門文科課程!
閱讀: 434 發表:2月前《哈佛深紅報》發布了一則消息
根據哈佛大學校報《哈佛深紅報》(The Crimson)的報道,哈佛大學本科學院已取消超過20個系和項目的30多門秋季課程。其中,歷史和文學系受到的影響最為嚴重,取消的課程數量最多;其他學院的課程取消則主要與教師離職、病假及崗位調整等因素有關。
01
取消科目細則
歷史與文學系主任勞倫·卡明斯基(Lauren Kaminsky)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由于四名教師辭職,該系有六門課程被取消,另一名教師則調整了自己所教授的課程以應對這一情況。?
據悉,被取消的六門課程包括:“從莎士比亞到杜阿·利帕的英國軟實力”、“在購物中心的馬克思:消費文化及其批評者”、“全球跨性別歷史”、“北美的原住民性別與性取向”、“拉丁美洲的種族形成”以及“全球資本主義歷史”。?
此外,藝術與建筑歷史系和宗教研究委員會各自也取消了三門課程,其中宗教研究的課程取消是由于“教師意外請病假”。哈佛大學文理學院注冊辦公室因政策調整未透露具體的課程取消數量。2026屆的學生齊恩·J·迪克森(Zion J. Dixon)對此表示,他對“全球跨性別歷史”研討會的取消感到“有點失望”,因為學校沒有其他相關課程,他只能尋找其他選項。?
2027屆的科伯·H·斯凱尼恩則對自己選修的意大利語課程“《神曲》的宇宙”被取消感到“非常沮喪”,并表示這門課程是他一直期待的。?
另外,由于哈佛的新課程注冊政策要求學生提前一個學期選擇課程,許多學生面臨著難以調整課程的壓力。課程的取消直接反映出教職員工變動對大學運作的影響,特別是在學術資源和課程穩定性方面。未來,哈佛可能需要進一步改善應急計劃,以確保學生的學術體驗和進度不受到類似情況的嚴重影響。
02
人文社科人員結構
數據顯示,從2012年到2020年,擁有文學學位的畢業生數量下降了29.6%。到2022年,只有7%的哈佛大學新生計劃主修人文學科;而在同一時期,塔弗茨大學近50%的文科專業被取消。
與此同時,“文科無用論”在學校和社會中重新成為一種流行思潮。數據顯示,人文學科畢業生的就業簽約率僅為12.4%,而文科生的起薪普遍較低,最新的數據顯示應屆生薪資Top10全由理工科專業占據。
曾有人預測,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文學科的價值會不斷上升。然而,十多年過去了,這一觀念不僅沒有得到改變,反而愈發顯著。這一現象反映了整個社會經濟結構的深刻變遷。
03
人文教育≠文科課堂
文科涵蓋了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社會科學的代表學科包括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和心理學主要通過實證和科學的方法來研究人類社會中的各種現象和規律。
社會科學的興起源于現代社會運行中出現的問題,旨在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具有明確的實用價值。經濟學揭示市場運作的規律,政治學探討權力的來源與分配,社會學分析社會結構和制度,而心理學則關注人類的思維、情感和行為。
因此,關于“文科無用論”的爭論常常集中在文科(如文學、歷史和哲學)與理工科的實用性比較。然而,這種觀點往往忽視了文科在培養批判性思維、溝通能力和文化理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04
人文學科的快樂與酸楚
這篇文章在美國的社交媒體論壇上也引發了熱烈的討論,大家紛紛訴說著學習人文學科的快樂與酸楚。
作為一名正在攻讀電氣工程與英語文學雙學位的學生,我認為自己有資格談論美國大學人文學科與STEM專業之間的差異。
簡單來說,當今的學生將大學教育視為一種投資,這種看法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學費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實在是太高了。我的朋友們大多是工程師,他們對所學課程并不太在意,更關注的是投資回報:獲取一紙文憑、參與實習、完善LinkedIn簡歷,以便在畢業后能夠迅速找到一份六位數薪資的工作。實際上,他們中沒有一個人提到高等教育的價值,大部分STEM專業的學生既不想追求,也根本不需要高等教育。
盡管我熱愛文學,但我選擇了計算機科學作為我的專業,我對此并不感到后悔。現在,我擁有一份穩定且薪水可觀的工作,我享受這份工作,雖然對它并沒有特別的熱情。這份工作為我提供了充足的時間來閱讀和寫作。在科技行業,找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是完全可能的,盡管有些報道對此持不同觀點。如果有一天我能將自己的文學追求變成全職職業,那將會是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但我并不抱有過高的期望。我不想鼓勵每個人都走這條路,但對我而言,這樣的選擇是有意義的。
我在22年前獲得了英語專業學位。那時,我非常熱愛閱讀、觀看戲劇和吟誦詩歌。我曾在《滾石》雜志、《國家地理》和《新聞周刊》實習,還擔任過幾家出版社的自由撰稿人。隨著紙質媒體的衰退,我的職業選擇越來越有限。
如今我45歲,在我所處的領域幾乎沒有工作機會。幾年前,我放棄了寫作,轉而做服務員。我取得了侍酒師資格,希望能搬到一個可以依靠葡萄酒知識獲得經濟收入的城市。
然而,我非常希望自己能擁有工程專業的技能。一想到我能獲得不錯的薪水,我就渴望回到學校,開始學習相關技術。我深知,依靠英語專業的學位生活是多么艱難。
05
關于文科的看法
1.文科促進批判性思維:文科專業通常涉及大量的閱讀,學生通過分析歷史事件、文學作品和哲學思想,批判性思維和分析能力得以顯著提升。這些技能不僅在學術界具有重要價值,在許多行業中同樣不可或缺,尤其是在需要解決復雜問題、做出決策和推動創新的領域。
2.文化理解與人文素養:文科教育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人類文化、歷史、價值觀及多元思維方式。在全球化時代,跨文化理解與包容顯得尤為重要,這種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多樣化的工作環境,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
3.溝通與表達能力:許多文科專業,尤其是文學和語言學,重視學生的寫作與口頭表達能力。這些溝通技巧在各種職業中都至關重要,特別是在管理、市場營銷和公共關系等需要頻繁與人互動的領域。
4.創新和創造力:文科教育鼓勵創造性思維,激發學生在藝術和文學等領域進行創新。此外,許多新興跨學科領域(如數字人文學、科技倫理等)需要結合人文學科的知識,以應對技術發展帶來的倫理和社會挑戰。
盡管文科未必如理工科那樣直接提供技術技能,但它為學生理解世界提供了工具,并幫助他們形成全面的視角。這些能力在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涯中都具有持久的價值。因此,認為文科“無用”的觀點是片面的,忽視了文科在人類社會中獨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學不僅是個人修身養性、自我發展的地方,也是社會的分類器,劃分人們的等級與階層起點。對于許多文科生而言,哈佛大學一直是他們心中的學術殿堂,人文學科更是他們追求知識和精神獨立的重要領域。
然而,哈佛大學的這一舉措似乎表明,在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的沖擊下,人文學科正逐漸失去其應有的地位和價值。雖然哈佛大學取消部分課程令人遺憾,但這也提醒我們,在追求學術和職業發展的過程中,要保持理性和清醒的頭腦,不要被短期利益迷惑,而應堅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文科生應更加珍惜留學機會,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和對社會的貢獻打下堅實基礎
「Elite獨家留學規劃VIP群」限時開放申請中!想了解更多關于海外名校留學申請、個人定位、教育規劃等事宜,獲取“選校攻略”、“面試秘籍”、“文書寫作”等干貨資源合集,長按二維碼添加小助手,回復“本科留學”或“中學留學”,我們將邀請您進群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