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贏家為何選擇低齡留學?相同的教育理念讓我們與Fessenden雙向奔赴
閱讀: 387 發表:1年前學生檔案
學生:A 同學
小學就讀:上海民辦惠立學校
美初入讀:Fessenden School
體制內父母對教育的思考,為何要給孩子選擇低齡留學?
因為我跟我先生都是體制內出來的,對公立學校對中國的教育體系都非常熟悉,也算是高考的贏家。我們現在40多歲了,雖然書讀得很好,工作也很好,但始終不知道我們自己最喜歡的東西是什么。這個是讓我在人生到40歲以上的時候,會感覺比較挫敗的一點,所以我們在Aaron到學齡的時候,就開始重新思考這個問題。
然后我們就去對比了一下體制內跟體制外的教育,那么體制內明顯是為高考服務的,而我希望我的孩子走一條不同的路。因為我是個律師,工作中接觸了很多的外國同行,像美國人、英國人等,我就覺得他們都有自己的喜好,他們有自己對人生有很清晰的方向,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覺得這應該跟他們接受的教育背景有關系,然后我出差的時候也曾經去過美國,我感覺那里整個的環境相對來講還是比較注重人文關懷的。
我們家從一開始就是想去美國的,孩子在上海讀的是雙語學校,之前是想去讀美高,但是因為疫情原因,還有通過和麗格老師們的溝通,我們越來越覺得說小孩能早點出去更好;或者說意識到美國教育里面不是只有美高美本,美初對孩子的影響也很大,尤其是男生在青春期的教育方面。以上的這些原因,讓我們選擇了6申7,讓Aaron提前去讀美初。
從家長,到朋友再到孩子,我們一致選擇了麗格!
麗格本身在這個行業里面就名聲在外,是很專業的。但現在因為這個市場很大,越來越多的人想出國,也越來越多的人從事留學教育行業,相關機構是很多的。所以我們也是做了很多功課來了解。
我最早知道麗格是從一個平臺的分享里面聽到Lily老師的講座,我覺得Lily老師講的特別務實。所以我就去了解了下,正好也是因為我們惠立學校這邊申請美高的同學家長也是和麗格合作,他們跟麗格合作下來感受特別好。然后這位媽媽她本身是已經把市面上的機構都了解了一遍的,就把她的感受都跟我分享了一遍,我就更堅定了跟麗格的合作。
更重要的是因為Lily老師跟我們說,做這個決定還是要跟孩子去商量的,盡管我們大人覺得已經非常確定了,但聽了Lily老師的建議,我們還是讓孩子跟顧問老師做了一個溝通,結果Aaron自己也很喜歡麗格,當時Aaron也跟其他機構的顧問溝通了,最終對比之后,他自己說想跟麗格合作,所以后面的配合度也很不錯。
所以,我們和麗格達成合作是有三個階段,家長調研+朋友推薦+孩子拍板同意,做了一個大家都滿意的選擇,然后達到了一個最滿意的結果。
佛系規劃出來的孩子怎樣抓亮點?
我在與麗格合作前,其實并沒有很有意識的去給孩子規劃,我們更多的是放手讓孩子去體驗,因為我一直覺得我們的童年沒有體驗太多,做了太多的卷子,花了太多的時間在學習上了,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是真正有童年的,哪怕他沒有做出特別突出的成績,但是我覺得體驗是很重要的。我們從小就帶他到各個地方去玩,讓他參加很多冬令營,夏令營,然后在這個過程當中保持良好的親子溝通,因為我們家的一個觀念是,人生很長,但也很短,重要的是找到喜歡的人,做喜歡的事,這樣的一生更有意義。
在課外活動上,我們嘗試了鋼琴,架子鼓,小提琴,合唱等,雖然都沒有堅持下來,但是通過這些體驗,孩子知道了自己不喜歡什么,比如他會說我不喜歡很枯燥的練習,他比較看重個人感受,一定要是自己很享受很熱愛的東西他才會去做。
運動上,他參與的東西也很多,從足球、籃球、乒乓球,還有壁球、賽艇、游泳、巴西柔術、拳擊,很多運動Aaron都做的不錯,進入了校隊,有些運動我們同步進行堅持了一兩年,他目前還在做的是壁球,賽艇和籃球,其他有些就慢慢放掉了,但運動方面他一直是愿意去多嘗試的。
學術上,他對理工科或邏輯類的事物很感興趣,也做的比較好。比如說編程,麗格有給我們介紹很厲害的老師,他上完兩小時的課非常興奮,然后又做了一下午的編程,我們能感覺到他是沉浸在編程的世界。再有他一直有堅持閱讀原版書和聽故事,這么多年來一直在聽,從中文開始聽到英文,每天利用零碎的時間去聽故事,而這種日積月累出來的效果是很驚人的,包括有些面試中聊到的書,其實他未必看過,但他從頭到尾是聽過的。而且他聽的多了后,英語聽力就非常棒,面試的時候,有時候面試官講的很快我們家長沒跟上,還需要他來給我們翻譯。
而且他應該是為數不多的不上補習班的孩子,屬于課內效率比較高的孩子,我們當時其實沒有覺得這會成為申請的一個亮點,但是回過頭來我覺得這是面試官認為他適合去美初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這一點在5個學校的面試中其實都提到了,尤其是Fessenden,當時就很詳細的問Aaron,你在上課時怎么安排的,上課是怎么聽課的,課后是怎么做。因為寄宿學校孩子沒有外部力量,只能靠自己,那他們更希望你是高效利用好學校資源的人,
而通過這次申請,我也領悟到人生的意義除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還有為自己所在的社區或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哪怕是一些微小的貢獻。申請中不管是麗格老師,還是學校面試官,在跟孩子的溝通中,都讓我們強烈的感受到美國教育中對于社區這個概念的重視,我覺得這點對于中國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很多中國孩子可能像Aaron一樣,都是獨生子,社會也沒有給他們太多的機會去貢獻社區,家長也比較少有這種社區服務的意識。但實際上,這在孩子們的成長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要再早點規劃的話,我會更重視這塊。
最后,在美初所看重的性格上,我們家孩子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點,Aaron是一個很有好奇心的孩子,而且他很注重邏輯。他如果想不明白,或者他覺得邏輯上不通的時候,他一定會刨根究底的問你,比如說面試的時候,他不管面對的面試官是誰,只要對這個學校他有疑問,他就會追問。
第二,他是一個比較獨立的孩子,包括申請過程當中我們更多是放手,都是Aaron跟麗格配合,獨立去完成很多任務,不太需要我操心。包括決定出國,選擇顧問這些,都是我們給他建議,讓他來決定的。
第三點就是他很理性,一個理工直男的特點,相對的他共情力會差一點。比如說,很多問題他會用“數字”去解決,不覺得情感上的東西是需要考慮進去的。我以前雙十一很發愁那么多優惠活動買東西很難抉擇,他說可以設計一個編程,只要告訴幾個參數輸進去就可以得到最優方案。但我跟他說,那不是只有最優方案,還有喜好的問題,然后他就會說我解決不了你這個問題,但是我可以告訴你什么東西是最優的。這一點上當然有好有壞,對他來講,可能這點在面試時候還是有點加分,尤其在男校面試的時候,因為普遍的男校招生官的反饋都很好。
選擇Fessenden,是一個雙向奔赴的過程
在擇校的過程,麗格對我們幫助很大,特別Lily老師,是她讓我們重新思考了教育的初心是什么,我們希望孩子是長成什么樣的。麗格的理念我覺得特別好,她們的專業靠譜就體現在不是為了學校喜歡的樣子去培養孩子,就是說你學校可能有自己的一些偏好,但是我這個孩子本身我有自己喜歡的東西,我有自己亮點的東西,有自己的天賦和熱愛的東西,那么我們把它挖掘出來,然后和學校進行一個雙方的匹配,也就是Lily老師所說的,選學校就像談戀愛一樣雙向奔赴。
然后在這個過程當中,Lily老師還有一個特別好的地方,就是比較客觀的去評價每個學校。每個學校的優缺點,除了排名以外的東西,男校混校的區別這些,講的都特別清楚。比如說,Lily老師給他分析說在這個年齡段女生相對來說優于男生,在混校的話你有準備好挑戰嗎?然后在男校的話,它就更適合青春期的男孩,因為作為百十年來的老校,它們對如何教育男生是更有經驗的,所以我們的目標更多是沖男校。我覺得這些建議都特別好,讓他意識到一些問題,也認識到自己到底在哪個層面上申請,對他也有很大的觸動。
選擇Fessenden是因為在面試時給我們家觸動很大,感覺學校的理念和我們家的教育理念特別匹配。當時面試官詳細問了我們Aaron每天的安排尤其周末的安排,我當時擔心面試官會覺得Aaron是個不努力的孩子因為他從不上補習班。但那個面試官反而說Aaron這樣才是跟Fessenden匹配的孩子,并分享了學校的理念。他說人生很長,假設活到100歲,對男性來說,大概只有20年當男孩,80年要當男人。但中國家長太著急讓孩子成為男人,卻忽略了他作為男孩需要的成長時間以及有限的20年的樂趣。所以他們尋找那些愿意去享受學校生活愿意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并在這個過程發現最好的自己并真正珍惜享受還能是孩子的美好時光。
申請過程中的困難與挑戰
我覺得申請過程中麗格沒有給到我很大的壓力,但我知道有些顧問機構是會給孩子提出一些比較高的要求的。比如建議6升7就得用大托福申請之類的,但麗格就一直跟我說小托福就可以了,因為Aaron才6年級,大托福對他來說肯定是很難的,小托福大概培訓培訓,也就出分了。最有挑戰的應該是SSAT,因為Aaron詞匯量不夠,我知道也有小朋友按照培訓機構教的來考很高分。但Aaron可能有點不太一樣,他不太習慣這樣背單詞,他更多是讀原版書來學英語。大人可能覺得背個單詞是很簡單的事情,但我發現對他來講背單詞是真的太可怕了。雖然最后考的成績也還不錯,但感覺我們還是應該更早開始準備。標化越早準備越好,這樣才能夠比較有時間去做其他事情,不至于到申請季了還為標化發愁。
在準備標化的過程中,我的感受就是英語能力強,你肯定能考出來,但是因為能力弱或者說還水平還達不到,這個時候其實是需要花點時間的,而且這個準備過程其實并不等同于提高了你的英語能力。很多家長有些誤解,覺得說準備這個東西,把這個東西考出來了,能力也就相應的提高了。其實不是的,反而有可能是你花了很多時間考出來了,但是你的英語能力其實沒達到,你到面試的時候不行。所以我就覺得提早準備,先把那些難的東西弄掉,一步步來,并不是說標化考好了,后面文書、面試就沒問題的。
合理和高效,是與麗格合作中我們的最大感觸
如果讓我來重新復盤去看這個事情,我會用合理和高效這兩個詞來形容麗格與我們家的合作。
為什么說合理?因為我們家孩子才六年級,半大不小,很多事情上有自己的想法但不是那么成熟,麗格老師沒有說把他壓得太死,提很高要求,也沒有讓他太松散。比如說文書方面,老師啟動的很早,大概8,9月份,在跟孩子做溝通挖掘的時候,顧問就把文書拆解成一個個小部分來開始跟孩子探討,而不是突然給過來一個任務讓孩子感到壓力很大。準備過程中,老師每周和Aaron聊聊天,詢問他喜歡什么,最近做了什么,交談完后,讓Aaron寫出這些小問題的答案。等積累到后面的時候我們已經有5.6頁的素材了,所以文書準備就能輕松很多,這是我覺得麗格安排很合理的一個點。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麗格老師不僅是挖掘他的特點,同時也做了很好的引導,讓他實現自我認知和成長,更加堅定申請美初的決心。比如,Aaron說他很不喜歡一年級的數學老師,所以一年級數學沒學好還會犯些小錯誤。但麗格的老師就會比較客觀的引導他說不是老師本身不好,而是教學風格不適合他,同時引導他說為什么你喜歡之后的老師?因為他上課很好玩,正好符合你的喜好。后來Aaron就說他沒有帶那么大負面情緒重新去看待那個一年級老師,發現他其實也不錯。這對他其實觸動是很大,他就學會了不會去針對人,而是針對事情,包括如何不帶著情緒,或者如何更積極的去看待事物。
再有,因為申請是要把孩子已有的東西很好的呈現給面試官,包括他的性格特點等都要很自然的呈現給招生官,所以麗格老師首先并沒有把他包裝成學校想要的樣子,而是把他自己最有特點的東西挖掘出來并真是的展現給面試官。包括在面試前,其實Aaron也不是那么自信,但是在申請的過程中,通過一輪輪的輔導,慢慢的讓他覺得自己好像這塊越來越有感覺了,所以他就真實的展現自己,真實的東西才是最打動人的。他的的確確是完全靠著跟麗格顧問配合,一步步靠自己努力上來的,所以他就會收獲一種很實在的滿足感和自信感。包括在這個過程中,他對自己的認知也更加強了,對未來的目標感也非常明確了,所以哪怕申請結果不好,我都覺得收獲是很大的,孩子自己也覺得這個事情做的很有意義。
高效也有多個體現,一個是家長文書,聊過2次之后,麗格的老師就給了我們一份很滿意的家長文書,把我們家的理念和想說的要點都呈現出來了。我之前一想到家長文書就頭大,不知從何下手,沒想到竟這么輕松就解決了,我就覺得這個錢花的好值,因為不僅解決了我的文書問題,而且我覺得那個文書真的是每一個字都感覺寫出了我的心聲,所以我基本就沒改。
還有一個就是面試,我覺得麗格在給孩子安排工作的時候,非常合理的安排了時間,盡量讓孩子一個階段就專心準備一件事情。比如我們的面試當時是在SSAT后準備,11月底12月初面試,麗格就會在10月上旬開始安排面試培訓,從中教到外教,非常高效,每次培訓完,孩子都會說我覺得我又有東西可以講了,像以前你問他個問題,他就懵了,不知道從何講起,但在老師培訓后,他就知道自己到底要講啥了。
再有一個就是溝通,麗格有波士頓和上海兩個團隊負責我們,相當于是24小時我們隨時找麗格隨時都有人,那邊學校發了任何郵件,麗格都會在第一時間查看,第一時間可以告訴我們現在要做什么了。
所以很多人問我為什么不DIY,要花這個錢,我一開始淺顯的想法是因為這些事情太瑣碎太麻煩了,我們花錢請顧問幫我們把這些事情都做了不就輕松了。但實際上,一個顧問團隊做的事情遠比我想象中的多,除了申請的這些材料準備,還有很多是我們DIY做不到的,就比如說和學校溝通,提供專業建議,以及給孩子的模擬面試,還有這些成長的引導。
看清教育初心,遠離焦慮內卷!
我現在回顧來看,還有另外兩個是我覺得從我家長角度收獲最大的。
一個是教育的初心,一次次跟麗格顧問的溝通中,我們就發現教育的初心還是我希望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能夠發揮他的天賦,把他的天賦跟興趣結合起來,不去問這個結果怎么樣,但很多時候,只有你把過程走好了,才能像Lily老師說的,順便爬個藤。尤其在這樣一個焦慮的內卷的時代,310放榜的時候,大家都在談學生錄取,你就會覺得越來越焦慮,基本上每一年都會說是最難申請季,大家都會去分享學生錄取名校的原因,然后很多家長一看就焦慮了,覺得自己啥都拿不出手,那不就沒希望了嗎?所以你會很自不自然就越來越焦慮,然后你會讓孩子也很慌,所以就會容易在漩渦當中忘了我們其實是希望孩子是什么樣子的,孩子出國是為了什么。但是我覺得在申請過程當中,Lily老師讓我知道要回到初心,這也是我們理念比較契合的,比如說爬藤,我們也不是說我們不爬藤,但我不會把它當成一個目的。我把它當成一個手段,就像你競賽得獎,但你是學而優而競賽,不會說我只是為了去競賽,然后我去刷那么多題目,最后我競賽拿獎我好像也沒感覺特別有榮耀的地方。你應該是在這個過程中很開心,然后有很好的體驗,然后走好每一步,做好每一個事情,包括美初、美高、美本。你的學校資源,你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各種各樣的經歷,這些一定是遠比最后的結果更寶貴的一個體驗。你在過程當中你真正知道自己是誰,有一次我跟Aaron說,我們終其一生除了跟喜歡的人在一起做喜歡的事,然后對社會有貢獻以外,其實我們也是一直在考慮哲學三大問,我是誰,我來自于哪里,我要去向哪里。雖然所有人結局都是一樣的,但是過程可以是千變萬化,可以是五彩繽紛,也可以是很糟糕,就看你怎么選。
還有一點,是Lily老師給我的建議,不要怕孩子犯錯,不要焦慮,要有策略性。因為犯錯也是一種體驗,也許你犯錯了,你才會知道原來是有這樣的一個大問題存在的,或者我自己性格里面的弱點在哪。你在學校里面摔跤總比在社會上摔跤好,所有人哪怕是哈佛大學畢業,他最后都要走向社會,都要接受社會大學的。國內大環境一直在推崇競爭,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慢慢迷失掉了,忘了我最早讓孩子走雙語走體制外這條路的初衷,我也開始焦慮,我也希望他什么都學,希望他能考第一。但每次當我看了太多繁雜的信息覺得焦慮的時候,我跟Lily老師一聊我又緩解了,重新回過頭來思考我們的初心,很容易就放開了。沙子抓在手上,抓得越緊漏得越快,但松弛下來就能發現握住的沙子反而更多。
所以我們一個普普通通的孩子,在今年能夠拿到很寶貴的Fessenden 的offer,讓我覺得也重新認識了我的兒子并為他感到驕傲,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回報,我們曾在這個道路上迷失,但通過申請,我們現在又回到了正確的軌道上了。
麗格顧問說
Aaron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的小男生,他非常重視邏輯,并且形成了自己的邏輯思維體系,以及用這樣一套邏輯思維來面對和解決各種問題,包括與人溝通。盡管是一個六年級的小男孩,他有成熟理性的一面,配合度非常高。與Aaron交流,有時候是一個斗智斗勇的過程,會因為他所提出的一些有趣的角度碰撞出火花,也會在不經意間因為不符合他的邏輯,需要彼此討論最終找到辦法回到同一條線上去。
Aaron的家長是非常開明的家長,這一點在Aaron身上也能看到。他們拋出問題之后,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需求,或者不解的地方,能夠接納意見和建議,同時也以Aaron的感受和體驗為重要參考,因此我們的配合是比較順利的。而在與Aaron媽媽的多次交流中,我們也看到家長在尋找與孩子合適的學校的時候,理念,認知,以及不斷的學習帶來的積極作用。相信Aaron也可以用他的邏輯思維,理性思考,團隊精神和勇于嘗試和探索的精神,征服Fessenden。
麗格顧問詳細解析本案例:菲斯登中學:高考贏家為何選擇低齡留學?相同的教育理念讓我們與Fessenden雙向奔赴
關注麗格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