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剛剛申請完的一位學生,結合我自己的經驗來談,您的孩子可以在閑暇時候在樂器方面多發展,多拿到好成績,因為目前美國私立中學申請者優秀的人就是說拿到各種獎項的人多如牛毛,所以特長一定要突出,因為大多數申請者都有英皇的證書!托福學習的話,您家孩子時間還充足。但是不要浪費時間,合理利用起來,第一年就在校學習并且搞托福吧,搞到70-80左右,SSAT可以開始考考到2000左右,然后第二年就脫產(如果有必要的話)開始搞維立克什么的,然后要注意自己申請的學校和自己成績的匹配度(有個朋友托福85-申請的全都是Andover, Taft,Hotchkiss等前二十的學校,被全聚德了,就是因為定位錯誤) 以上只是本人經驗和個人建議 僅供參考哦
-
針對您的問題:
1首先,建議您先找專業的標準化考試培訓機構進行孩子當前英文水平及應試能力的測試,根據測試情況,設計培訓的方案,設定未來的目標,階段性的推進,一步步來。
2 關于申請的準備就比較復雜,簡單來說:
1)設定標化培訓目標,如果是寄宿前三十為目標的話托福最好定為105 ;SSAT最好95% ;2)個人背景資料做好詳細的分類整理,找出有特色,有競爭力的方面;
3) 時間允許的話可以走訪部分學校,建立對學校的初步了解,但是不要去做正式的面試;
以上是美高申請準備初期建議您先考慮的事情,美高申請是個極其漫長的過程,過程中可能要不時地調整申請策略等,根據情況來定奪就好。 -
你好,我說3點
(1)先說數字,中國優秀學生和美國寄宿高中招生人數比較,前者是天文數字。要是前50的寄宿高中算是優秀的高中,他們平均招生每年5個中國孩子,總數是250人,我們中國全國重點中學有260所,北京8,上海6,教育大省是10所(省重點,市重點,國際學校,優等私立還不計算在內)。簡單計算,假設全國重點中學的第一名都申請的話還擺不平。
(2)中國的教育機構,標化培訓機構很厲害,他們已經完全掌握了考題,出題的思路,這樣很多學生可以超級發揮得高分,給美國老師的感覺是考分和實際水平有出入。
(3)美國高中招生考核標準是 標化分數+GPA+課外+面試+家庭背景+運氣。 這樣就會使托福95,SSAT2200,也可以挑戰托福105,SSAT2300的學生。
所以,高分就有可能被全聚德,美國標化考試沒有把學生的層次拉開,高分人數大大多于錄取名額。
這個原理你知道了,就應該知道如何準備了吧?加油 -
第二個誤區,是覺得孩子標化不夠,從而降低水準,去申請一些很容易申的學校,特別是走讀學校。這里面還有中介機構的推波助瀾。
原因還是前面講的,因為學校還是看的是人。
但是,為什么一談應該申請學校,我們首先問的就是孩子的標化,因為英語水平是申請中最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如果英語不過關,怎么到美國讀書。而標化是判斷英語水平以及互相對比的一個標尺,雖然不是最準確,但相對有效。
有了標化,就可以大致估測一個范圍,在這個范圍里的學校,都存在可能,有高有低而已。否則,讓孩子去申一個可能性為0的學校,或者讓一個孩子屈就某些過低的學校,都是不應該的。
但這個范圍會很大,少則50所學校排名的梯度,多則上百所。因為沒有人知道你會被哪所學校錄。就算難易,也是相對而言,沒有絕對的概率。
所以,申高中,即不能驕傲自大,也不能小看自己。選擇一個范圍的學校,然后再挑選出部分喜歡的學校,然后做好自己就好了。
至于如何提升標化,以及哪些東西要準備,過去有很多討論,看舊帖。看資料,是家長要做好自己。 -
申高如一個名家所言,《申高錄取是一鍋粥》。就是不像中國的中考或高考,你考到某個分數,就能進入某個學校。申高中涉及的因素太多,標化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但不是唯一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部分。標化過線,就是浮云。
具體標準是什么,答案是,誰都不知道,包括學校的招生官。他們只是收集了所有人的申請,再根據當年的空位按diversity原則去組建一個年級class。其中,按地域、種族、性別是劃有池子的。
那么,沒有標準,我們應該如何去申高,如何操作呢?答案是:做最好的自己,然后聽天由命。
就是說,你把自己的各個方面都做到最好,然后正確展示給學校,就是一個好的申請。至于結果,因為存在學校的視角,存在當年的位置,存在招生官的個人感覺,存在你的競爭對手,存在各種不可控因素,所以,不要劃個絕對的等號,就是:為什么我的孩子這么優秀,就是不能進某某學校呢
中國家長容易產生兩個誤區,其一,就是自以為自己的孩子特別優秀,從而忽視申高的不可控和運氣成分,特別是總拿自己的孩子的高標化,比如托福過110,小S到99%,來認為孩子屬于高大上的梯隊,應該必錄前10,或前30,或前50.
因為看待一個完整的人,是不能用一個簡單的分數去評判的。
或者,有些家長,將自己孩子的某些特色,如鋼琴十級、多年義工、學生會主席、校運動隊健將等等,看成極其高大上的東西。其實,這些東西,表面的不重要,后面的才重要,因為美國學校要的不是這些獎項或名頭,而是從這些東西來觀察孩子是什么樣的一個人。所以,我不覺得打個高爾夫,就比讀一本書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