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T是一個學校的重要指標,就像我們中國的高考成績一樣,是一個最重要的標準通用的學術指標。
SAT高意味著,這個學校里面的孩子讀書厲害,學霸多,比如大家公認的數一數二的PA和PEA,平均SAT都到了2100了,而且你再想想,這些高中里面真正刻苦和會讀書的也就一半人,還有不太用功的:比如運動員、少數民族、部分Legacy(比如鼎鼎大名的總統布什先生),那么這個平均值的意義就更顯嚇人。
但只根據SAT去選學校是錯誤的。因為在美國讀書就不是只有學術一項,要考慮綜合發展。
但私立學校里面資源一般都比較豐富,有體育的、有藝術的、有各類俱樂部(就是興趣愛好小組)。所以,不是所有的資源都適用于孩子的。所以,具體要看孩子要什么。
同時,一個學校里面的同學對于孩子的影響最大,有的是能結識為終身摯友,有的是能通過同學看到閃光點或不好的特點,有的是互相有共同興趣而相互激勵(含競爭)。
所以,我覺得選學校著眼點有兩個:1. 學校有某類設施、項目Program特別適合孩子發展;2. 學校的學生群體是孩子所向往的。這兩個,我認為2學生這個更重要。
中途轉學看舊帖,被批判的。
最后一個提醒,當學校人數比較小的時候,其統計數據要注意。比如按你的數據,一個年級才20多人,這時SAT平均成績就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必須看幾年的數據才有意義,同時必須考慮小學校和大學校的SAT成績對比,從統計意義而言,本身就有不公平性,比如小學校根本就不招運動員。 -
同意兩個觀點:1、讀書主要靠自己;2、美高的經歷不應該全是讀書,高中階段是塑造性格、樹立人生觀、結交摯友的重要時期,所以考慮學校時不能僅僅看學術,豐富的校園生活里走出的孩子會更有樂趣。
sat1700的學校里也有考入藤校的學生,就足以說明學校能夠給你提供相應的平臺和資源,就看自己如何努力了。
建議謹慎選擇學校,盡量讀到畢業,有利于你集中精力提升自己。每所學校不同程度上都會有一些問題(可能是出于文化或自身認識),只要不是關鍵的方面,要容忍和接納。當然如果遇到必須轉學的情況也要轉。 -
選擇學校,除了統計數據以外,主要是看感覺。問問孩子喜歡哪個學校,有感覺了才能高中四年過得開心。
-
其實我個人感覺如果這個學校沒有特別的sat的program的話 用sat作為衡量的標準不是很靠譜。
如果你還是9或者10年級,那么中途轉學或許是個好主意。 -
要結合孩子自身的特點,未來的發展方向及赴美讀高中的目的綜合考慮。如單純看SAT平均分的話有些片面。個人覺得,中學階段送孩子出國讀書,就是不希望他們被分數體系所壓制,希望他們能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能夠交到美國朋友,更好的融入新的環境。關于孩子在美國升學,也不是一個SAT平均分能夠決定的,升學還是要看綜合實力。如果在一所孩子喜歡的學校,在課外活動方面找到自信,那么一定能助力未來的大學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