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回答這個問題很好!如果說理性客觀去評價學校的中國學生多少,不如理性客觀地評價一下學生自己。實際上中國學生多少本來和自己留學沒什么關系,但是如果一個孩子獨立性不夠強,不能很好地與學校的其他學生交流交往,不能夠了解其他學生的文化生活習慣,那么,他在學校會很孤立很孤獨,勢必“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去找更容易交流的國內學生在一起。
和國內學生在一起本來也無可厚非,但是也確實有一些語言、行為和習慣不夠好的國內學生出來留學,如果孩子再不能很好把握自己,那么家長所擔心的是“近墨者黑”。
這才是為什么希望學校里中國孩子少的根本原因。
如果非要說一個數據或者比例的話,一般私利學校對國際生的比例控制是不超過20%,這個數據應該也是私立學校多年來的辦學經驗的總結。如果某一學校中國學生人數達到30-40%,我也希望家長慎重考慮這類學校,我個人認為,這類學校有點把賺錢放在首位了。
所以,在目前留學浪潮下,要求美國私立高中中國學生比例太低也是不現實的,能很好把握國際學生比例的學校也并不是很多。這時,我們也只能再認真評估自己,是否太容易被環境左右,或者更嚴格要求自己屏蔽消極的東西學習積極的東西,如果做不到,那么還是不要選擇留學。總之,自己才是最最關鍵的因素。 -
源源媽說的15%應當是國際學生的比例吧?
近幾年中國高中去美國留學的孩子增多,各校中國孩子會多一些是正常的。我覺得還是看學校和孩子的情況,如果學校學風不錯、寄宿比例合適,自己孩子又愿意與不同文化的同學交往的話,中國孩子的人數不是大問題,就拿我們去訪問過的學校來看,基本校方都會根據本校國際學生的比例來控制中國學生人數的,學校也不愿意同一國籍的孩子太多,不利于學校多元化文化的環境營造。
如果說合適數量的話,結合我們家庭的希望及去看過的學校情況,大概會是這個數字:400左右學生(四個年級)的學校,每年級2-4人,低于400或高于400的學校,等比例地減少或增加吧——這是我覺得可以接受的。再少的話只要孩子不覺得難融入、有點孤獨就行。
當然如果一個學校中國孩子過多,建議家長要多方考察一下學校的生源、教學等情況,我個人覺得風險還是有一點的。 -
本人對大范圍的美國私立學校了解不多,但對美國Top10私立學校了解一二。這些學校亞裔比例基本控制在15%左右,這個數字中應該包括美國本土ABC、中國大陸及日韓學生。你去問學校關于融合的問題,學校一般是官方語言,都會說學校為營造多元化文化氛圍,創造了很好的環境,但學校中確實存在“扎堆兒”現象。ABC和美國人幾乎不存在融合問題,他們受著同樣文化教育長大,很多做法想法接近,但通常國內來的學生最初較難融合,語言是最大障礙,其次思維方式不同。但PA的國內生大多來自國內的國際學校,有的是美國出生又回到國內上學,和本土的融合會非常快。還有一個大家忽略的因素,同是華人,很多ABC是拿獎學金進來的,大陸學生能進入就很高興,根本不敢申請獎學金,擔心降低錄取可能性。(這里暫不談收入問題)在這點上,得承認ABC的優勢,就是確實出色才敢申請獎學金,學校也愿意給獎學金把優秀學生招進來。基于這些特點,我覺得前十甚至二十的學校,家長不用考慮中國人的比例,學校會有所控制。不控制種族比例的學校,不在考慮范圍。
-
我不認為中國學生多就會影響到語言環境,除非某個學校只有一個中國學生,不然的話,學校里無論是只有兩個中國學生還是五十個中國學生,中國學生都基本上是走在一起,要說中文的時候,還是會說中文。但是,如果讓我自己的孩子選擇高中的話,我肯定不會選擇中國學生多的學校。并不是擔心語言環境,也不是擔心是否能融入美國社會,而是現實中,中國學生比例多的學校,往往就是條件不太理想的學校。好的美國高中,招收留學生是出于學生結構多樣化為出發點。如果從同一個國家招收的學生多于10%,就遠遠拋離了“多樣化”。賓州的喬治高中,招生主任告訴我,中國學生控制在6%,但這樣一來,喬治學校的中國學生就已接近40人。想像一下,如果多于10%的話,是一個什么樣的數字?一個優秀的學校,如果生源充足,財務不緊張,是用不著招收那么多中國學生的。從數字當中,已經告訴你,該如何選擇了。
-
不去中國學生多的學校是希望有個好的語言環境,但是也要考慮本身就是到了一個全新的環境里,身邊同學的文化和生活習慣和你有很大的差異,如果難找到跟自己相同相近的朋友會很孤獨,那是誰都不愿意的,和美國同學做朋友,他們整天開的玩笑你怎么都覺得一點不好笑,那當然還是有一群知趣一樣的朋友更開心。既然好大學的國際生比例是15左右,那這應該是一個合理的數字指標。
-
我同意幾位的看法,少于20%的中國學生,或者30個人數的都不需要把這個因素考慮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