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回答美國恩典與希望留學咨詢饒博士 中級顧問家長您好:
在申請美國的7年級入學時,一封個人推薦信通常需要由一個了解學生并能夠提供有關其品質、能力和性格描述的非家庭成員來撰寫。這樣的推薦信可以來自老師、教練、導師或其他社區領導人等。通常,不建議由父母撰寫這封個人推薦信。
個人推薦信的目的是為招生委員會提供一個非家庭成員的觀點和評價,以便更全面地了解申請人的品質和特點。這封信應該來自一個客觀的第三方,能夠就學生的學術能力、性格特點、課外活動參與以及對社區的貢獻等方面進行描述。
通常,最佳的選擇是選擇一個了解申請人并能夠提供詳細和具體例子來支持評價的老師或教練。他們可以提供學術方面的見解以及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情況。同時,課外活動的導師或社區領導人也可以提供關于學生參與活動、領導能力和個人品質方面的有價值見解。
雖然父母了解孩子最深,但因為他們可能缺乏客觀性,招生委員會更傾向于接受來自學?;蛏鐓^的第三方對學生的評價。
在選擇推薦人時,最好確保他們能夠提供有關申請人豐富、真實且全面的描述。如果您有特定的老師或教練對您的孩子有深刻的了解,并且能夠提供積極的評價和支持,那么他們可能是寫這封個人推薦信的理想人選。 -
關于Personal Recomendations ,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你找誰寫都可以,當然你讓父母來寫招辦老師也不會說不行,不過你需要思考學校為什么需要Personal Recommendations?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中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也是招辦老師在選拔學生的過程中,父母也是他們重點要考察的,不過這個可以在家長文書里邊體現出來,那么Personal Recommendations應該讓什么人來寫更好呢?
這個其實我們就回歸到了美國的高中院校在選拔學生的時候,是如何來選拔學生的?大家應該都了解了,他們是采用Holistic Admissions Review的選拔模式,所以肯定更希望從其他的維度來評估applicants,所以基本上在Personal Recommendation的人選上,不會再選擇父母,而是應該從其他維度能給招辦展現更多applicant的優勢的角度入手,我前幾個星期帶學生在美國面試的時候,也跟很多的美國高中和美國的大學一起做了訪談,其實很重要的一個維度就是有哪些雷區或者誤解是我們中國學生最容易犯的,其中有一條招辦說的很重要,那就是不要重復或者多次強調他們已經知道的事情,比如resume里已經涵蓋的素材,在文書里邊又重復表述,其實對于招辦來說,是在浪費他們的時間,基于這個原理,應該這個問題的答案你就知道了。
我們要抓住Personal Recommendation的機會來從不同的維度凸顯你的優勢,比如可以考慮從你的特長愛好等角度找教練或者導師來給你寫推薦信,這樣會更好地從寬度來凸顯你的優勢,讓你的whold picture能夠更全面。
最后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則,那就是給你寫這個personal recommendation的人,一定要很熟悉你,而不僅僅是他的title很高,要是不了解你的話,title再高也是無濟于事的。
希望以上解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祝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