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個好問題。
我分別從學生角度,家長角度,美高招生官角度說下。
1. 孩子角度,首先,前面的美高,在申請方面,競爭層面非常大,如果可以考上頂級美高,這對孩子的自信心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提升。在學校師資教學資源及硬件例如教學樓宿舍食堂圖書館飲食等方面,頂級美高因為自身經濟實力非常強,這部分也是頂級的。很多孩子其實來了美國尤其是稍微排名后面的美高,會發(fā)現(xiàn),宿舍破爛,教學樓老舊,甚至波士頓康州這些州的傳統(tǒng)老校教室包括宿舍連空調都沒有,這在一定程度上會讓孩子厭惡學校。能讀美高的家庭,基本上在國內的生活條件尤其是硬件,是頂級的,來了美國如果遭遇巨大落差的情況下,是會有相當一定比例的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這個情況,事實上,每年都有學生會去轉學甚至轉國家。環(huán)境的重要性真的是不言而喻。
2. 從家長角度出發(fā),頂尖美高其實是一個讓自己的孩子進入同等范圍能力的篩選。我相信沒有一個托福110 GPA 4.0孩子的家長,會愿意讓自己孩子的身邊都是托福60,GPA3.0以下的同學,尤其是因為在國內呆不下去才被迫出國的那批學生。
題目中提到了做雞頭還是鳳尾,其實這是一個建立在完美假設的基礎上,那就是我們認為在美本招生官面前,雞頭的學術能力綜合能力>鳳尾的學術能力綜合能力。這一點我想客觀的和家長說。
事實上,能在一般美高雞頭的位置考上頂級美本的學生,在頂級的美高里,絕對不會是鳳尾。例如在田納西州的貝勒中學考到年級top3的學生,去了安多佛,絕不會是中等或者倒數(shù),就是這個邏輯。
3. 從美高招生官來說,大部分美高招生官都不希望看到孩子是帶著功利心或者為了頂級美本而去選擇學校。我參加了眾多的top50的美高招生會,每一所學校的招生官其實都希望看到的是,一個配對或者叫匹配。那就是學校收了學生,是一種雙贏的局面,也就是在孩子有目標有理想的基礎上,找到能夠讓學生發(fā)揮并且增強的舞臺是最為關鍵的。例如有孩子喜歡生物化學方面,某所頂級美高卻沒有這方面的資源,AP課程,甚至實驗室的時候,這樣的學校去了不會讓我們得到增強,招生官其實也不會愿意收我們,是這個邏輯。例如有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學霸屬性不高的情況下,IB體系的非常好的學校其實就非常不適合這樣的學生。
如果讓我得出一個結論的話,我個人認為,TOP80里的學校+部分后面的幾匹黑馬學校,找到最為合適的是最為關鍵的。這也是為什么我們了解學校,是準備美高申請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謝謝,希望幫得到。 -
沒有絕對答案,但是如果去一個頂級的學校只能在中等之下,建議不如去一比較好的學校排top 10%. 去一個很不錯的學校中等偏下,不如去一個一般的學校進top 10%, 這是從申請大學的角度來講的
-
1)看孩子本身個性和實力。2)看你希望孩子通過就讀美高獲得哪些方面的成長。3)看今后希望申請哪些美國大學和專業(yè)。
-
如果做雞頭有足夠的發(fā)展空間,那么比做鳳尾好。即使是頂級學校成績中等也不一定好過雞頭。這與美國大學的錄取方式相關,這就是孩子在學校的相對排名非常重要。此外,能當雞頭的學校,孩子在領導能力各方面也會得一鍛煉。
曾經輔導過本校的初中數(shù)學競賽,那屆的孩子拿下州AMC 8 和 Mathcounts 團體成績冠軍。成績前五名的孩子四個選擇了當?shù)氐慕虝W校讀高中,一位去了排名數(shù)一數(shù)二的寄宿高中。四年下來,選擇在當?shù)亟虝咧械乃奈缓⒆觾晌讳浫」穑晃讳浫∑樟炙诡D,一位錄取耶魯。而去了頂尖寄宿學校的孩子只考上一所二,三流大學。 -
建議不要為了頂尖而選擇頂尖美高,盡量選擇跟自己孩子能力相匹配能往上夠一點的學校,這樣孩子學習不會那么吃力,學術成績也容易拿高分,對申請大學比較有利。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學習生活,壓力也不會太大,有時間參與更多活動,培養(yǎng)更加全面。
-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我們的答案是:根據你孩子的性格和能力,去一個最適合你孩子的學校。做雞頭的話,學校是雞,資質就會差一些,大學錄取的時候會考慮學校的Legacy。做鳳尾的話,學校是鳳凰了,但孩子會不會失去自信?所以選擇的時候,不但要考慮到孩子的能力,還要考慮到孩子的性格。
-
補充一點:去美高留學,當雞頭、鳳尾,是申請人自由可選的么,好比上百貨公司買個包包,到底是5毛一只馬夾袋,還是LV,能隨便挑選一樣?
機智如阿凡提,背著一袋子錢,未必能買來老爺?shù)膭谒谷R斯呢。這點,或許是要首先確定的。 -
我的看法可能和大多數(shù)看法不同。僅一家之言,供參考。
1. 首先如果孩子不夠成熟,獨立,盡量不要來后面的boarding school。尤其top-30開外的。
2. 盡量去top的學校。如果擔心去top的學校成了鳳尾不好,那就不要來。
為什么?大多數(shù)孩子遠離父母,出來念高中,才14-15歲。三觀還沒有形成。接下來的4年,他們受到學校,老師,同學的影響遠比父母大(peer pressure)。 top的學校,歷史悠久,各方面成熟,老師和同學的質量也非常高,大體問題不大。可是后面很多學校的質量和學生質量就沒有那么理想,一旦三觀成了問題,麻煩不小。
大學錄取也只是高中教育的一個目的。三觀形成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