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還有時間、還有余力,好好抓住SSAT今年唯一一次有效機會——刷分,刷分,刷分,能高則高吧!
現在到申請,僅僅四五個月——時間上太短了。用“速成班”方式,“趕”課外活動,很可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勞民傷財。
第一,你現有的SSAT成績是否有效,能否用于今秋申請? 慣例上,美高都要2022-2023學年當季的考試成績。95%看著很好,但首要問題是——今年SSAT首考還未開始,你手頭的現有成績,要不是上個學年的,要不是模考結果,但是無論高低,能否用來申請,這是個大問題!!!最后,可能沒有選擇——必須重新考一次。
第二,“2/8”對“6/8” 什么是美高招生的“全面評估”法——即所謂的holistic reviewing? 美高申請,有個我所稱的“申請八業”,慣例上一個都不能少——維立克、托福、SSAT、GPA、課外活動(EC)、文書、推薦信、面試。這樣,你就清楚看到托福、SSAT,只是2/8——雖然重要,卻遠非全部。T50有無希望,還得看其它6/8——松鼠尾巴,大頭在后呢。沒有標化,美高還能招錄學生(前兩年要求更多推薦信數量)。這個,很能說明問題——標化在美高眼里,究竟有多重要。
其中,經驗表明,“面試”單項,更是重中之重,許多人認為,會占到錄取權重的一半。
第三,托福、SSAT、GPA,在美高眼里,本質上都是申請人的“規定動作”,在招生官眼里千篇一律——譬如學生A托福105分,與學生B托福108分,很難說有何本質差異。而課外活動、推薦信、面試,這些看似“不靠譜”的玄術——卻是申請人的“自選動作”。譬如你孩子好美術,另一個好運動,全然不同。這才解釋了美高為什么會高度重視那“很玄妙”的6/8。
第四,并非所有學校都是標化考試test optional。 有人說,今年許多美高還是test optional,即是否提交標化考試,是“隨便”,似乎不重要了。可希爾中學( The Hill)明確說了,就是要標化的SSAT(
https://www.thehill.org/admission/how-to-apply)。我
既然如此,許多學生今年大概率“被迫”考標化(2020年新冠高峰時,頭部學校還有一般申請人有標化)——當然,意味著有條件的,一定會花時間、花力氣努力刷分。因此,不可輕視、僥幸。
第五,認清競爭新態勢。
——美國本土生開始更多“公轉私”。疫情讓本土生看到了私校的優勢。這幫人占盡本土的天時地利人和,“110”截至申請前能考4次。可是,國際生大概率只能考11月份的一次。1月份的似乎來不及送分了,趕不上“310”常規輪的錄取發榜。
如果是少數還有ED的美高,更來不及。
——“海初生”趨增。我公眾號里,不少大陸學生取道新加坡、香港、加拿大,到那里上初中試水,“曲線救國”申請美高。同是國際生,但其中許多地方目前已經“躺平”開放,能多次考試。效果同上。
第六,“美術有作品集”作為課外活動,申請價值有限。 我孩子就是美術見長(今年去“羅德島設計學院”-RISD),當年花費大量心血,請畫院的畫家老板精挑細選十幾幅作品,請時裝雜志平面設計師設計,請彩印公司精致印刷,可是,送到招生官手上,沒幾個正眼看上一眼。他們更愿意聊聊學美術這件事——有幾個招生官,是學美術的呢?一本作品集,上百元的制作費,多少人參與、無數心血,面試后很可能被扔進面試地酒店的垃圾桶。當時,孩子還出版了3部中文長篇小說,誠惶誠恐著,雙手奉上后,命運如何?我十分仔細觀察過那些眼神——“不值一提”,誰懂中文啊?!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咱們孩子、家長眼里的“香餑餑”,換在美高、招生官眼里,真可是“一個人的美食,另一個人的毒藥”,文化視角全然不同,未必有多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