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長您好,美高在錄取的時候更多會依據學生過往的成長環境和學習背景來看學生屬于哪個“池子”。打個極端的比方,一個美籍的孩子如果一直以來都是在內地上學,假期活動也幾乎和美國沒有關系,那么TA的申請還是會被放在內地的池子里被考慮。除此之外,外籍(含港澳)身份的孩子在申請美高時確實時具備優勢的,因為美高要嚴格控制校園的國際化程度,來自某個國家或地區的學生不能太多,而每年來自中國內地的申請者是非常多的,僧多粥少,所以就會出現您問題中所說的“更優秀的大陸孩子不一定能被TOP 10錄取的情況”。
-
不少學校,包括我所在的學校,錄取留學生時把中國和香港的名額分開的。因為香港學生申請的人數相對少,所以香港身份申請學校會有一些優勢。
-
沒有這樣的說法,這都是誤傳。我們跟很多招生官合作,單純的外籍,甚至是美國籍,但是孩子本身從小就在國內上學,托福和其他標化成績SAT,SSAT如果不好,同樣無法進名校,身份并不是萬能藥,也不是保險箱。都是綜合來看, 就跟當年高考移民一樣,這樣已經不具備所謂的優勢。因為很多同樣是外籍的孩子仍然很優秀。除非你孩子從小就在國外讀書,美初升美高,美高升美本,這樣才比國內的孩子有一定的優勢。是因為學校更認可自己教育體系培育出來的學生質量。
-
這個問題很大。國籍是一個方面,但也是因人而異。除了國籍之外,選擇匹配的學校才是更重要的,而這個是需要很好的規劃的。
-
您好!要說清楚這個問題,估計要寫一篇文章,這里篇幅有限,我大致的解釋下。
持有美國身份(綠卡或護照)比國內的孩子在可申請的學校范圍上會有優勢,因為有些頂尖學校不招國際生。
香港籍確實有些時候要更容易錄取,一個是因為競爭相比大陸小一點,另一個是香港的學生通常英語水平普遍較高。我們接觸過的香港學生基本英語都不錯,大多讀的是國際學校。這一點對其他英語國家國籍也同樣適用。
值得注意的是:每所學校對身份的定義是不一樣的;同一所學校,比如一所招國際生的K12學校,在小初高不同階段的招生政策也可能是不同的。大多數學校對不同身份的國籍的區別對待,本質上是因為國籍背后代表的教育,而不是一個表面的身份。
轉國籍能否加分,能加多少分,是否轉國籍,一個是取決于自己的目標校,另一個要綜合各種情況來定。 -
美國大學招生辦乃至高中招生辦,為了平衡其多元化池子對于少數小國的國籍會有一定的幫助,比如我在招辦時為了吸引某個小國的申請人,針對該國曾經創辦First Flag Scholarship,效果不錯;但國籍還不是主要多元化因素,在美國招辦,族裔才是。總體來看,轉換國籍是大事,慎重考量。
-
家長好。
香港學生,不止是美高,美本也錄取的很棒。今年我曾經給做過規劃的一位香港學生去了普林斯頓。
本身美高的錄取池子,對于亞裔的劃分,其實是港澳臺日韓(現在澳沒那么清晰的界限了),美國本土亞裔,中國大陸亞裔,東南亞,印度及西亞(西亞甚至還要往后排)。
池子人數少,自然競爭就少。
另外我多說幾句,目前EB5投資移民差不多還是預估10年,如果孩子在8年級的時候進行規劃,那么4年美高4年美本+2年讀研之后,依然有機會在未來畢業的時候,拿到綠卡。這個在美國,是無與倫比的就業優勢。
有問題我們保持聯系。謝謝。 -
你好,其實學校重點還是考慮您的孩子所處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是怎樣的,是否是多元的。如果孩子有個外國國籍,而還是在國內讀書的話,就不會有太大幫助。當然如果是有美國身份或者綠卡,學校可以免發I20有一點點幫助。
-
美國的院校在評估學生的時候還是要看孩子的綜合能力的,不是簡單的看你的身份或者國籍,大家聽到的很多中國以外的國家的國籍之所以說有優勢,其實主要是所處的池子不一樣,池子不一樣相對的錄取率就不一樣,但是這個不是必然的,而且就算有中國以外的身份,美國的很多院校還要看你目前就讀的學校是在哪,是在美國本土還是在國內,每年有不少有美國綠卡但是在國內上學的學生,美國的院校還是會把這類學生歸入國際生的行列,之所以中國大陸申請錄取率低主要是因為競爭激烈,國外的院校為了保持學生構成的多元性,所以地域會加一些分,但是這個分還是比較有限的。俗話說“打虎還得自身硬”,身份會加一些分,但是孩子的綜合能力才是硬核,所以不用太過于糾結這個身份的問題,更多的應該是把規劃抓起來,穩扎穩打,自身的綜合能力提升強了,那個時候身份能加一些分就更好,要是不行也沒關系,每個學校的政策都是不一樣的,希望以上解答能夠對您有所幫助,長線規劃才是王道,希望有機會可以幫到孩子,祝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