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不能實地去美國校園訪校,對所申請的美高的感覺不那么直觀。請對這些美高熟悉的老師和同學分享一些自己的感受,哪所學校的氛圍最溫暖,對學生關懷度最高?例如在去年疫情爆發期間學校的安排反饋最人性化,對無家可歸的國際生不離不棄,負責到底;或者是在校園師生之間的關系像家人一樣,學生有任何困難可以及時向身邊的人求助,并且獲得有力的支持。學生之間的同輩競爭比較少。想找到一所“最暖的”學校。Choate,St.Paul's,Deerfield,Concord,St.Andrew's(DE),EHS,Blair,St.Mark's,NMH,Mercersburg,Loomis,Governor's。
-
您好,首先,學生之間的同輩競爭比較少,這個在頂尖名校是不存在的。所有的頂尖名校,都會鼓勵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共同進步。頂尖名校對學生的支持和照顧肯定是足夠的,但是頂尖名校的學業難度、社交壓力和課外活動壓力也是真實存在的。一個抗壓能力弱,傾向規避競爭的孩子,是不適合去頂尖的學校的。
如果孩子比較喜歡校園氛圍更親密的學校,可以考慮挑選100%寄宿的學校,因為學生全部寄宿相處時間長,更容易形成親密友好的氛圍。如果這符合您對“溫暖的定義”,您可以考慮100%全寄宿學校例如St. Mark和St. Andrews。大部分學校是同時有走讀和寄宿的學生,這類學校和所在的社區的聯系會緊密些,學生的多樣性更高,也有利于孩子之間的互相學習,開拓視野。
至于防疫措施,因為疫情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緊急事件,所有的學校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而且防疫措施做得好不好是非常主觀的評價,建議您去每個學校的官網找他們的reopening plan和疫情應對措施,挑選最符合您家庭預期的那一個。 -
你選擇的學校都是非常不錯的,想要了解你所申請的這些學校的特點和疫情期間的具體的人文關懷,還是要看你的具體要求,比如你是更看重學校和周圍醫院的距離以及應急反應還是你看重隔離或者其他的住宿消毒情況?再有,美國的很多學校都是會有很好的老師對學生的支持和輔助。這些可能都會是你需要考慮的范圍
-
您所羅列這些學校好棒喔!我談點我的觀點和您分享。首先要人性化,美高這些學校全部很人性化管理。比如我最近剛送完學生春季開學,就看到美高PCR核酸檢測要兩次,而且一開始2周是不能在餐廳就餐,這過程中還需要有若干次的檢測等等,很周到。那么這次疫情爆發,是百年未遇的,大家對疫情了解也有一個過程,一開始關閉校友,讓學生們包括國際生措手不及是有的。但是我非常感動的是,我們的同學由于家長在中國,一時間來不及收拾寢室,學校老師幫助收拾行李打包(足足10多箱子)我覺得是非常感動的實際例子,人性化體現。在比如今年春季開學,遭遇暴雪,原定的開學日提前開學,讓學生進入等等。這次疫情下,有部分美高做得不錯,大陸學生一時間回不去,住校老師負責照顧這些留守學生,直到最后一個回國。這些可圈可點事例可以說很多的。
但是你要知道在申請美高,以及錄取美國后"小書包“家庭信息欄目里填寫了你孩子的監護人資料,一般要求離開學校方圓300-400英里內有人,這目的就是為了突發情況有人照料。所以一般美高生總會找到這樣的解決方式。另外現在很多顧問,包括我們提供緊急幫助,如果需要的話。
第二,在校園里師生,或者同學之間像家人,這個見仁見智了。有問題可以問,但是美高培養的就是獨立能力,不是你總是找他人,而是看到你可以奉獻給他人什么?只有你孩子的奉獻他人,也容易在各方面獲得他人的幫助,建立起友誼。這種幫助不是單車道,而是雙車道。
第三,競爭。同學之間競爭有嗎?毫無疑問,有同學就是有競爭。但是美高,這里或許SPS學生數多之外,大部分學校的學生人數不多。在美高由于每個同學在錄取時候已經挑選,故此在學習生活中逐步發展出自己個性化的發展道路,所以每個個體不同,這是關鍵的關鍵。你孩子去的學校不是有幾千的同學的公校,故此從這個意義上講競爭不存在。但是畢竟大家要申請同一所大學,做好差異化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而不是人云亦云,導致同質化。
最后最暖的,要看你如何去看待這個問題。我想暖需要敞開胸懷,暖是要幫助他人,暖是奉獻后獲得回饋,從這個層面上說,這些學校全部是暖暖的學校,不是嗎? -
這位家長您好:
如果說挑選一所溫暖的學校,我選Balir,學校人數不算太多,老師對待學生也很友善,同時學校也鼓勵高年級學生去幫助低年級學生,同時這所學校對留學生也很友善。 -
這些學校其實都有多年招收國際學生的經驗,所以更懂得如何關注國際學生的生活,也能幫助學生快速融入新環境。疫情爆發期間,學校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安置國際學生。根據我們一個去年錄取到Concord的學生反饋,在疫情期間學校減少班級的學生規模,并且增加了個性化指導以及視頻見面的機會。您所列舉的這些學校每年我們都有學生收獲錄取。如果您在考慮今年申請,可以咨詢我們,我們有很多學校的錄取案例可以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