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為升學顧問,同時又是家長(美國西北大學、Berkshire School 和前上海包玉剛學校家長),這是我的幾個觀點:(1)要真正發揮孩子的優點、事半功倍,必須是興趣導向的;(2)興趣導向和精細規劃并不沖突;(3)沒有犯過錯和沒有嘗試空間的孩子不會走的太遠。
這里你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就是探索。一個孩子能走多遠很大程度取決于他/她能不能不斷探索,因為人生道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沒有一條腳印是任何一個人都可以一生追隨的。探索就會遭遇山窮水盡,也會看到柳暗花明;同時需要孩子有好奇心、勇敢、接受挑戰、有自信心,跌倒了很快能爬起來繼續探索。但探索不是一個開關,可以在孩子小的時候把這個開關關掉,讓孩子完全按照大人的意向學習、長大,然后有一天把開關打開了,孩子就知道怎么自己去探索。這是不會發生的。探索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本能,長期不用就會失去這種本能。去年耶魯大學新生到校的第一天,耶魯校長給新生演講的主題就是“A Culture of Curiosity" (
https://president.yale.edu/speeches-writings/speeches/culture-curiosity),鼓勵新生要不斷探索。其中有一段他是這么說的:I want to encourage you to approach college unimpressed by how impressive you are; have more questions than answers; admit to being puzzled or confused; be willing to say, “I don’t know…but I want to find out.” 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say, “Perhaps I am wrong, and others are right.”
探索也不代表放養、家長應該甩手不管。家長一方面應該鼓勵孩子去探索自己的興趣愛好,為孩子創造探索的空間。同時也需要引導孩子、分享自己的經驗,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鼓勵孩子(而不是說“誰叫你早點不聽我的話”)。家長和孩子可以一起,真正了解孩子,基于孩子的興趣愛好,一起規劃孩子的探索、成長的道路。而不是通過規劃,把自己的意愿強加于孩子。升學顧問更不應該以規劃名義,把所謂的背景提升項目強加于學生。作為升學顧問,第一步應該做的事情也是真正去了解一個學生,然后基于每個學生的特長,量身裁衣地為學生規劃學業和課外活動,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