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升學的結果做橫向比較時至少有三個因素要考量, 第一生源的范圍和質量,只有相同檔的學校做比較才有意義, 第二是, 國內的學校一般較大, 美高一般比較小, 兩者的、升學情況比較時不能比絕對數量, 而應該比較百分數。第三點, 是專業排名和綜合排名的區別, 國內的學校申請美國大學時, 有很多更在意綜合排名, 甚至為了能進綜合排名好一點的學校, 選擇并不喜歡的冷門專業。所也這種只比較學校綜合排名的情況, 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你可以比較一下最近兩年哈普耶斯麻的中國學生錄取情況, 美高的的學生在申請的總人數上和國內高中申請總人數不對稱的情況下, 錄取情況卻占絕對優勢。· -
美國大學,特別是頂級的大學對于“全人教育”以及“素質教育”還是非常看重的。全人教育以及素質教育和好成績、高分并不矛盾。好的GPA(或者IB 預估分)和標考成績是基礎,全人教育以及素質教育是錦上添花。希望進入最頂級美本的學生,二者缺一不可;進入一般的大學成績最重要。
你所提到的“耀眼的大學錄取結果”還是要看具體什么結果。大部分中國家長都會聚焦藤校,甚至大藤 Offer,對于某個高中拿到幾個大藤 Offer 都會津津樂道。但他們可能會忽略這幾個 offer 都是集中在1-2 學生手里。其實能夠拿到幾個藤校 offer 的學生來說,在哪所高中就讀對他們拿 offer 沒有什么影響。能拿到藤校 offer 畢竟是鳳毛麟角。評估一所高中的畢業生大學走向,除了藤校和前10大學 offer, 我更看重拿到前30學校 offer 的學生占全年級學生的比例,這個比例才是真正能說明一所學校的實力。
-
這位家長您好:
首先,美國的高中是很注重培養學生的全人教育和素質教育了,這樣可以更好地發掘學生的能力以及潛力。那么學生在這樣教育中可以培養出各自的特長,同時學生可以利用自身的特長去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而這些事情在申請大學中都是有用的。在標化成績旗鼓相當的情況下,學校肯定是會優先選擇有特長和獲獎的學生。其次,并不是每一個美國學生都是想要拼命刷分考SAT,拼盡全力去沖刺頂級名校,學生會覺得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美國的很多家長也不會給予孩子過大的壓力來要求他們必須考上名校。這也是為什么您會覺得國內一些學校的錄取結果比美高更好,并不是說美高的孩子不優秀,考不出好成績,而是他們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我覺得這就是中美國的教育方式的不一樣吧。 -
看宣傳的話,都顯得很耀眼,因為國內的學校是為了來年的招生。但是實際上具體情況如何,真假如何都無從去考證。而且考核一個學生是否能錄取頂級學校都是綜合考察的結果,并且考核的范圍和廣度深度都不一樣。不能單純的從學校廣告里的結果去看這個學校的質量是否好。有的學校一個學生拿了10個offer,但是都寫成已經錄取的學校,并不代表是有10個人錄取。如果這樣看的話,那就很片面了。美國大學考察學生的指標很多,不單純只看分數。
-
根據你提問的問題,洋高考是美國也有高考的意思,就像中國有高考,而美國名校如何選拔人才呢?尤其對于中國的學生,名校名額有限,而中國造假現象非常嚴重,美國大學無法辨別,只是象征性的錄取一些優秀的學生,而這些學生如何判斷呢?托福,SAT,這是很難造假的。而其他推薦信,成績單中國大部分學校都有問題。他們基本上不看,而中國很多學校所以就只重視考試,大家需要看到的是美國名校在美高錄取的更多,比如2020年哈佛REA錄取在大陸只錄取一個,而其他6個都是國外的高中的。
還有,美國沒有人提“全人教育“和”素質教育”,這些名詞都是一部分中國人創造出來的。美國希望學生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但是成績也要優秀。 -
家長您好,這方面您需要從美國大學名校挑選候選人的機制來分析問題。
您提到的洋高考,包括GPA,他們僅僅是大學篩選候選人的第一道坎。以哈佛大學為例,在篩選候選人的第一步,哈佛會通過電腦直接列一個分數線,將SAT成績或者GPA低的人先基本全部剔除(僅保留極少部分有特別背景和能力的學生)。然后才會看他們的個人背景,文書寫作,課外活動等全面發展的因素。并且分數將不再是他們的考慮因素。
因此國內的國際高中在保證孩子高分度過第一坎的情況下,都能成為大學的預備候選人。然后再通過大量顧問的幫助和個人背景的套磁,幫助他們獲得不錯的大學offer,但是這些學生會在2個大問題中面臨挑戰:高質量推薦信和面試, 這兩個是國內無法直接通過量產而得到結果的因素。也往往是學生最后能進入頂尖大學的分界線所在。而國外的一些高中由于不會強迫孩子刷分,因此自然也就會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與頂尖大學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