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的學校是全面評估孩子的成績的,不僅僅是期中和期末考試,還有平時的出勤率、課堂的表現、還有平時的各種quiz等,都是作為老師評估學生的參數
-
您好,因為美高的成績算法與國內的“一考定乾坤”不同,作業、考試成績、課堂參與情況、小組作業、論文、實驗、課堂展示等等都會被列入成績的算法當中,因此美高學生不只是考試前比較緊張,在平時也不能放松。
?
一般的成績算法(Rubric)中除了我們熟知的作業(Homework)和考試成績(Test grade)還有可能包括以下幾個項目:
課堂參與情況(Participation):包括課前準備情況,課上主動參與討論,積極回答問題,認真聽講,尊重同學發言等。
小組作業(Group project):一般是需要多人協作完成,并且同小組的人一般會得到一個相同的分數。
論文(Essay/Paper):值得注意的是,不僅文科類會有,數學、科學課有時候也會要求學生寫論文。
Lab(實驗):一般是科學類課程才會有,不過數學也偶爾有過。一般情況下會根據實驗課課上的表現以及完成的實驗報告情況進行打分。
Presentation(課堂展示):此處特指口頭課堂展示,一般情況下老師會給一個話題,學生需要根據話題去做相應的資料收集和整理,最后可以結合ppt或視頻等科技手段,以一個演講的形式做的課堂展示。
?
并且除期末考試之外,美高學生還有quiz,quest,test,midterm甚至完全不會事先說明的突擊考試(pop quiz)等等,各種各樣的考試,幾乎每門課每周都會有一次。而這些所有考試成績,無一例外都會被錄入成績系統,最后將根據不同比例占到最終成績的一些百分比。
所以美高生活可謂是步步驚心,只要有一次考試沒有好好復習,很可能前功盡棄。壓力雖然沒有高考那么大,但是它日日夜夜持續存在對于美高學生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
您好,美高和國內公立高中主要的區別在于對于學生的學業評判標準更加多元化。國內普通高中成績單通常只會顯示期中和期末兩次測試成績,但是美高學生平時的課堂表現、出勤情況、階段性小測成績、project present、項目合作、作業完成情況和期中期末成績都會計算到學生的成績中。這樣其實能更好地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重視每一次的作業和小測,平時踏實積累,每天實現點滴進步。換個角度,即便某次作業或者小測沒有完成好,學生還是有很多機會可以彌補的,不像是某些國內中學,某次大考發揮失常就會對學生的成績產生很大的影響。
-
同學,你好:
我想你主要應該問的是GPA這塊兒吧。美高GPA的構成,有這樣幾部分:
1. Homework 或者是Assignments : 占比20%-40% 不等,是不是能夠按時,及時,保質保量完成這部分作業,是一個學生的學習習慣的直接體現,因為,這塊決不能掉以輕心;
2. 課堂小測驗,即Quiz:大約占比10%-20%,這些小Quiz都是臨時在課堂上進行的,不會提前讓學生準備,可能是剛學的,也可能是昨天學習的,這塊基本反映了學生上課時對所學課程的吸收消化能力,以及知識點是否穩固;
3. 考試,就是區別于Quiz 的 Tests: 大約占比 10%-20%
這種考試占比不算特別大,但是對最終的GPA是非常重要的,考試是一個階段所學知識的總結和考核,而且老師會提前通知學生,學生需要做考試的準備工作。
4. 期中期末考試,Midterm/Final Exam: 15%-25%不等
這種考試和國內學生的期中期末考試基本是一樣的,在考試內容上差不多,因此毋庸贅言了。唯一不同的是,國內的期中期末考試占比非常大,而美高學生這兩個考試比重不算很大,但是,想要拿好的GPA也是不能大意的哦。
剩下的還有 Project, 因為是需要幾個人一起完成的作業,因此體現了團隊精神,在美國Team Work可是很重要的;Participation,這點通常會反映在老師的Comments里,一個能夠和老師互動很好的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的學生,是非常受老師歡迎的,而學生不積極參與課堂的互動,這部分就很難拿到分數。最后還有學生的努力程度,這是老師對學生的一個觀察,也可以算是印象分吧,如果一個不努力學習,不積極上進的學生,這部分的分數是很難拿到的。
在美國維持好的GPA不容易,是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而且方方面面都需要兼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